嘉宾介绍丨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王杰 教授

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嘉宾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王杰 教授

编者按: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将于2018年9月15日至16日在中国武汉举办。届时将有上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实修人士以及各大媒体记者齐聚江城,就“传统文化与轴心时代”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论坛办公室将陆续介绍预出席第三届论坛的嘉宾,望热爱东方传统文化的各界人士和朋友积极关注。

王杰教授

一、个人履历

王杰,男,1963年生,山东淄博人,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教研室副主任。1980-1984年就读于山东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先后师从于中国人民大学石峻、葛荣晋教授及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

二、学术兼职

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领导干部学国学委员会会长等多项学术兼职,领导干部国学论坛及领导干部学国学全国行活动发起人、倡导者,领导干部学国学官方公共微信平台创办人,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29讲《传统文化与官德修养》宣讲人。

多次接受主流媒体访谈。在中央党校主体班、各部委、国有大型企业党校、中央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及其他形式的培训班数百家单位讲授《古代官德与干部修养》、《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释道与中国文化》等专题,深受好评。

三、主要学术论文及专著

学术论文170余篇: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文史哲》《中国文化研究》《中西文化研究》《孔子研究》《周易研究》《现代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思想理论内参》《理论前沿》《新视野》《齐鲁学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人民政协报》《新闻出版报》《学习时报》《高校理论战线》《博览群书》《中国出版》等杂志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及图书评论170余篇。其中,四十余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哲学卷(或伦理学卷)、《新华文摘》《中国社科文摘》《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登。

出版专著两部,合著一部:《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及《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论稿》,45万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荀子注释》(合著)(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主编:《领导干部国学公开课》(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出版),《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出版),《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箴言》(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

王杰教授部分著作

四、科研、教学获奖情况

(一)科研获奖:

1.《儒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课题获中央党校2011年校级资助,已结项。

2.《儒家政治思想与现代社会》获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6BZX031),现已结项,鉴定结果为优秀。

3.博士后研究报告《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研究》2004年9月已通过专家鉴定,鉴定等级为优秀。

4.《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获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5.《早期儒家文化:一种人学的解读》——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度校级课题,已结项。

6.《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传统文化及其现代价值》、《古代官德修养》讲题先后获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基金会”资助。

7.2000年度获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工作优秀奖。

8.《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主体价值问题》获中共中央党校1999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9.《吴虞对儒家封建礼教的评判》获中共中央党校1995-1998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二)教学获奖:

1.获哲学部2013秋季学期(省部班)授课效果一等奖

2.获2011--2012学年教学工作优秀奖

3.获2012年春季学期学位研究生班次授课数量第二名获中央党校2008---2009学年学位研究生“优秀教师”称号。

4.《中国哲学原著选读》《明清哲学思想研究》《先秦哲学思想研究》先后获中央党校研究生精品课程。

王杰教授

王杰教授认为

人学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价值核心。孔子所讲的“仁”,是一种服务于“理想人格”的境界。孔子提出“仁”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们的自觉意识树立一个目标,使人们在人格修养上向着好的方向、向着完善人格的方向努力。孔子之所谓“礼”,涵盖了从政治制度到个人道德修养,从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仁与礼,在孔子思想中是互为表里的,二者构成了孔子人学思想体系的基本结构。

孔子的人道观——即“仁”“礼”思想,沿两条思想路径展开:孟子以人性善为基础,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形成“内圣之学”;荀子以人性恶为根基,继承了孔子的“礼”的学说,形成“外王之学”。“内圣之学”构成儒家文化的基本特点。《大学》《中庸》《易传》则试图寻找儒家人学的本体论基础,建构起了其天道哲学,完成了早期儒家人学思想发展演变的逻辑进程。

王杰还认为,儒学以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从其出现之日起,就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与时俱进。从创始人孔子开始,历代大儒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更新,相继出现了先秦原始儒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四个显著的发展阶段,分别体现了人文化、神学化、哲学化和现代化的特征,以极强的创造力和适应性,延续了儒学两千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生生之道。


更多嘉宾:

复旦大学 白钢 教授

湖北大学 姚才刚 教授

台湾东吴大学 谢政谕 教授

南开大学哲学院 朱鲁子 教授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黄保罗教授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 张新民教授

日本福冈国际大学 海村惟一 教授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 杨朝明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毛峰 教授

贵州省阳明学会会长 王晓昕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谢劲松 教授

浙江传媒学院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 何仁富教授

印度德里大学佛教研究系主任 Karam Tej S. Sarao教授

关联阅读:

9月·武汉丨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期待您的亲临见证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