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洛西发展带呼之欲出,三门峡究竟该怎么办?

作者:李俊鹏

大鹏视野战略策划中心 主任

三门峡,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因坝而生,因水而兴!

素有"黄河明珠"、"天鹅之城"、"黄金之城"、"文化圣地"、"苹果之乡"之美誉。

自古,为关中通往中原必经之处,位居崤函古道要地,地理位置极其险要,兵家必争之地。

而今,扼守晋豫陕三省交界、坐拥黄河金三角、位居西安、郑州两大都市圈中心,战略地位同样巨大。

近年来,三门峡虽借势黄河金三角区域战略,借力陕县撤县设区,实现了城区快速扩张和城市快速发展,但区域横向比较,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即将出台,郑州都市圈、西安都市圈建设如火如荼,洛阳都市圈战略上升为河南省重大战略,同时河南省又积极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在此背景下,三门峡究竟该如何抉择?

因坝而生

三门峡大坝

三门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仰韶文化、道家文化和虢国文化都发源于此,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陕州故城始建于西汉景帝年间,距今2000多年历史。约在公元前21世纪-13世纪,这里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属豫州。西周属虢国。周成王时,以陕原为界,周公、召公二公分治全国。秦属三川郡,汉属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同时,三门峡又是一座年轻的城市。

因坝而生——是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1957年4月,三门峡黄河大坝开工,同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建设三门峡市设立,建市60余载。

因三线建设而发展—是豫西小三线建设的投资重点。

因资源开发而壮大—市域内资源丰富,经济不断壮大。

“黄河金三角”战略反思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014年4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以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路径,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发展,“黄河金三角”晋升整体战略。“黄河金三角”成为三门峡、渭南、运城、临汾沿黄四市,尤其是三门峡试图实现逆袭的重大战略抓手。

黄河金三角四市

自2014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以来,六年间四市GDP在各自省内的排名并没有显著提升,运城提升了一个名次,渭南与三门峡保持不变,临汾下降了三个名次。在GDP增速方面,总体上四市均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三门峡、临汾、运城三市增速下降到最低,之后缓慢回升。

黄河金三角战略实施多年来,并没有实现三门峡的跨越式发展,而是依然停留在全省第十五位,位列最后阵营。

根源究竟何在?

1. 回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本身

虽然也属于整体战略,但只是众多区域战略之一,而非重大战略,从含金量上来就要大大逊色于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更遑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

2. 规划中对“黄河金三角”的首要定位就是建设成为全国省际交界地区协调发展试验区

同时,规划中又非常明确地指出推动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目的,一是整合资源要素、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分工和城镇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二是加强黄河中游综合治理,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为大江大河跨区域综合治理积累经验;三是创新区域合作,打破界限和地区封锁,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途径和新方式;四是探索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形成中西部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新格局,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此来看,可以看出黄河金三角战略核心目的在于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途径和新方式,而非培育区域增长极。

3. 作为地理空间概念上的“黄河金三角”,本质上是一个省际边缘区,在短期内较难改变

省际边缘区由于远离省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交通枢纽等客观因素,发展滞后是普遍现象,有其必然性。

黄河金三角四市定位与主导产业

4. 黄河金三角四市整体实力都非常弱,在区域内排名都非常靠后

正是由于“黄河金三角”四市隶属不同省份、黄河及山脉等自然地理因素分割明显,资源禀赋相近、产业结构类似、发展定位雷同,发展基础薄弱、功能互补不强、空间联系不畅,且缺乏强有力的龙头性城市,比较典型的是四市几乎都同时在提要打造成为“黄河金三角”的中心城市,使得整体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虽然各地间也在举办各类的合作洽谈,但客观来说是竞争大于合作,犹如一盘散沙,只是一种貌合神离的所谓“金三角”。多重因素叠加使得“黄河金三角”仅停留于空间地理概念,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空间功能实体,整体实力较弱,无法参与更大空间尺度、更高层次区域功能分工。

5. 强省会都市圈下,将进一步强化对黄河金三角地区的虹吸效应

这一条虽然放在后面,但影响更为深远,随着近几年来郑州、西安、太原以及洛阳都市圈的强势崛起,各类发展要素资源将加速向各都市圈核心集聚,自然会更进一步掏空黄河金三角四市原本就比较羸弱的实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所谓的“黄河金三角”,本质上是个伪命题。

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倘若三门峡依然抱着“黄河金三角”敝帚自珍,必将愈加自我封闭、画地为牢,必然会被进一步边缘化。

由“黄河金三角”走向“黄河流域”,郑洛西呼之欲出

1.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即将出台

2020年12月9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召开,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纲要,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预示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即将出台,黄河流域将成为未来重大战略布局的重心之一。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黄河金三角作为区域战略,应服从于黄河流域战略。尤其是近几年来郑州、西安、太原、洛阳等都市圈的强势崛起,将进一步强化对黄河金三角地区的虹吸效应。对于三门峡来说,不应抱残守缺,而应跳出“黄河金三角”,站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郑洛西”、洛阳都市圈发展层面来进行全局性、系统性全新审视。

2. 郑洛西呼之欲出

目前,国家“四极”空间格局确立,“第五极”呼之欲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极”国家空间格局确立。在“双循环”和”再平衡”战略下,呼唤“第五极”。谁率先抢得“第五极”,谁将赢得未来重大先机。

国家“四极”空间格局

从国家“四极”的分布来看,长江流域有2个,黄河流域0个;从南北分布来看,南方有3个,北方有1个;从东西分布来看,东部有3个,中部0个,西部有1个,整体来看黄河流域、中部地区空缺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国家“四极”空间分布对比图

“郑洛西”合作基础雄厚,多重战略叠加,发展前景广阔。郑州、西安、洛阳都市圈正在加速形成,三大都市圈之间产业基础雄厚、交通联系便捷、城镇分布密集、能源矿产富集、科研实力强劲、人文资源丰富、功能互补性强、文化同宗,更是华夏文明重要源头。丝绸之路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中心城市、黄河金三角等多重战略叠加,战略优势得天独厚。

“郑洛西”经济圈

“郑洛西”经济圈地处国家之“中”,承东启西,纵贯南北,串联“四极”,对于平衡南北差异、辐射中西部、带动黄河流域整体发展、促进国内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从省内来看,目前正在积极谋划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并启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战略规划研究。在省级层面建立郑洛西联动发展协作体系,定期召开三地会,谋划实施跨区域合作重大项目。

3. “洛三”融合,大势所趋

洛阳都市圈规划范围

2020年3月26日,河南提出全面提升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联动郑州打造引领全省发展的“双引擎”,加快构建洛阳都市圈,形成辐射豫西北、联动晋东南、支撑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2020年9月29日,河南提出加快推动洛济深度融合,洛三、洛平联动发展,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

(1)相比洛济融合,洛三融合战略价值更为巨大

洛阳都市圈范围

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洛济融合的潜力要弱于洛三融合,济源不处于与洛阳联系的主要交通和经济廊道上,并且济源相比为太行山区整体腹地受限,且受黄河阻隔,而洛阳和三门峡同处陇海东西向交通大通道上,经济联系紧密,并且发展基础雄厚。

2018年三门峡及周边市县GDP对比(亿元)

(2) “洛三”空间相近,形成产城复合廊道

从洛阳到三门峡,城镇均沿陇海线分布,从1987年到2019年的卫星影像上看,渑池、义马、新安一带城镇分布由分散逐步连为一体。

1987-2019年三门峡渑池—洛阳城镇分布示意图

(3)“洛三”产业链耦合度高、互补性强

通过分析洛阳、三门峡两地各县区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三门峡的产业主要有煤化工、建材、铝冶炼及深加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洛阳的产业既有铝精深加工、铝基新材料、有色冶金、新型建材产业,也有机械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硅电子材料、新材料产业等。三门峡、洛阳两市产业链耦合度高,有较强的互补性。

三门峡与洛阳产业集聚区产业链对比

三门峡市域纳入洛阳都市圈辐射区;渑池义马已经纳入洛阳都市圈核心区;洛阳自身整体实力较强,县域经济发达,能够实现强强联合;而且两市同属河南,区域协调和联系更为便利。

五大策略

1. 积极融入整体格局,跻身 “郑洛西”经济圈黄金战略支点

三门峡地处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带重要战略支点,具备发挥重要枢纽功能的得天独厚优势。

“郑洛西”经济圈区位图

郑州的定位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装备制造中心、内陆开放高地;西安的定位为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内陆开放高地;洛阳的定位为高新技术中心、先进装备制造中心、文化旅游城市。

三门峡重点加强与郑州、西安、洛阳等的联动协作,打造“郑洛西”经济圈黄金战略支点,助力“郑洛西”经济圈跻身“第五极”。

2. 加速“洛三”融合发展,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带双门户

三门峡应充分发挥承东启西、串联郑州、洛阳、西安都市圈的战略支点功能。依托两市空间距离相邻、能源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交通设施便利、功能联系紧密等优势,积极推进“洛三”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彰显承东启西“双门户”功能。一方面能够拓展洛阳战略腹地,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助力洛阳都市圈建设;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三门峡积极融入“郑洛”都市圈,更好助力自身发展,进而强化其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有效规避被边缘化态势。

3. 着力谋划五大转向,构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由“单向拓展”向“双向融入”转型

早在2010年之前,三门峡市区长期以来作为市域中心;2010年2月三门峡南站建成后,市域中心逐渐向高铁南站转移;同时老城区开发成本高昂、土地供应不足、交通负荷增大、历史文化资源遭到破坏等问题逐步凸显,伴随着市区的扩大,市域中心逐步向陕州区转移。

三门峡过去侧重于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的提升,集中全市之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侧重于向西单向拓展,向东向南发展力度相对不足。未来三门峡向东和向西双向融入郑洛都市圈和西安都市圈的意愿和趋势逐步增强,最终实现“单向拓展”向“双向融入”的转变。

(2)由能源资源驱动向绿色创新驱动转型

当前三门峡的产业体系主要是以煤炭、铝、黄金等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导,未来逐步优化市域产业布局,将向绿色化、生态化、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并引导资源型产业与中心城区分离,未来城区以文化旅游、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生态型产业为重点,重点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平台。引导资源型产业向外围县域布局,建设专业循环生态工业园区集聚发展,打造一县一品的产业集群,重点建设特色产业生态园区,三门峡市将由资源型城市向城区生态化、县域特色化转型。

(3)由“小市小区”到“小市大区”转变

陕州区的成立使三门峡建成区面积超过了济源市建成区面积,通过区划调整三门峡实现从“小城区”向“大城区”的转变。

2016年1月三门峡市陕州区成立,三门峡市由湖滨区一个单一市辖区扩大为湖滨区、陕州区两个市辖区,市区建成区面积迅速提升。未来三门峡需进一步提升城区的产业、服务功能的集聚能力以及人口吸纳能力,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带上重要增长极。

(4)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

伴随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未来城市建设开发将从无序扩张式增量发展方式向挖潜存量式内涵发展方式转变,三门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首次明确“精明收缩”,而且主动将中心城区开发边界缩小,除渑池县城开发边界有所增加,其它市县皆减少或持平。未来三门峡市区及各县市应转变传统追求数量增长的发展思路,向追求质量和效率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

(5)由“单中心、点轴式”向“多中心、组团化”转型

三门峡市中心城区主要是由湖滨区和陕州区组成,范围虽大,但由于地形分割,湖滨区相对紧凑,陕州区十分松散,城市空间布局前瞻性不够,城市战略性空间预留不足。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郑西高铁、G310等交通廊道,凭借城市新区、经开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专业园区等空间载体,市域空间由“离散化”向“组团化”转变,但总体上渑池—义马与三门峡中心城区联系弱于西部。

三门峡特殊的地形特征和市域空间形态,决定其空间组织不同于一般地区的“中心辐射”方式,而应是“带状组团”方式。目前中心城区实力较弱,单纯依靠中心城区不足以带动市域整体发展,需要培育市域新增长极,其中需重点推动渑池、义马同城化发展,共同构建三门峡东部增长极,全面融入洛阳都市圈首要门户。

4. 积极推动“渑义新”一体化,建设 “洛三”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洛三”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图

渑池、义马、新安三地同属洛阳都市圈核心区,且位于陇海廊道与洛阳都市圈西环线核心节点,是洛阳对接三门峡的首要门户,又是三门峡融入洛阳都市圈的桥头堡,战略价值巨大,三地依托陇海、连霍、G310等交通廊道,空间上逐步融合,三地能源资源富集,产业基础雄厚、关联性强,发展阶段相似,一体化趋势明显,积极推进“渑义新”一体化,打造成为“洛三”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带重要战略支点。

积极推进“渑义新”一体化,打造“洛三”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成为重要资源转型创新示范基地、中原城市群西部重要增长极和洛阳都市圈副中心。将“渑义新”三地交界处作为“洛三”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核心区和起步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优势打造成为中原城市群西部最大现代物流基地和洛阳都市圈重要产业基地。

建立“洛三”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高级别组织,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实现示范区内功能优化重组、空间整合提升、交通互联互通、设施共建共享。

5. 擘画黄河百里画廊,打造沿黄休闲度假游区

“郑汴洛”沿黄黄金旅游线反思

长期以来,河南将“郑汴洛”三点一线视为其精华所在,从郑汴洛游线安排来看基本是对各市县主要景区进行串联,缺少黄河深度休闲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所谓“郑汴洛”黄金旅游线,本质上只是沿陇海线,而非沿黄。黄河文化旅游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地域分割导致低层次、碎片化开发,更进一步弱化其价值,使得河南只是旅游大省,而非旅游强省。根源在于只停留在观光旅游阶段,没有上升到休闲度假阶段。

正如长江文化旅游精华在“长江三峡”,黄河文化旅游精华在河南,河南黄河旅游文化精华在三门峡至洛阳段,长期以来却恰恰未得到充分重视。

“黄河50景”是5000公里黄河的精华所在,展示了黄河上下五千年文化,黄河百里画廊(三门峡至洛阳段)是黄河精华景观最集中呈现地,既能充分展现黄河蜿蜒秀丽之美,又能充分彰显黄河雄浑壮阔之美,同时也是整个黄河流域城镇人口最为密集、消费市场最为活跃、交通联系最为便捷地区,还是整个黄河流域通航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尤其是三门峡至小浪底段是实现黄河流域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最具潜力地区。

同时,该区域的崤函古道地区是华夏文明发源地,是历史文化资源最为悠久、最为富集之地。

黄河百里画廊(三门峡至洛阳段)应打破以往各市县低层次、碎片化开发方式,借鉴长江三峡、莱茵河水上休闲度假发展经验,实现跨区域、整体性、高水平开发,打造沿黄休闲度假游区,以建设水上休闲度假目的地为目标,以各类型邮轮,尤其是豪华邮轮为载体,以黄河为主线,串联沿线各市县特色景区景点,摆脱以往单纯观光旅游。成立省组织,全面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组建“黄河百里画廊”旅游开发投资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可以由沿线各区县参股,实现由观光旅游地到休闲度假目的地跨越。

文中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会及时删除。


李俊鹏

大鹏视野战略策划中心 主任

国家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

聚焦城市发展战略、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规划、决策咨询和文旅项目策划,从业10余年,操盘各类实战案例100多项。


---- 往期推荐 ----

1. 乡村振兴:绕不开的悖论与困局

2. 世人皆知"胡焕庸线",谁人可知河南版"胡焕庸线"更为神奇?

3. “郑开同城化”只是假象,背后是一盘大棋

4. 为什么“国土空间规划师”由“准入类”改为“水平评价类”?

5. “总部”缺失的郑州,究竟能走多远?

6. 郑东新区的逆袭:“鬼城”到“标杆”

7. 郑州航空港区崛起背后,真正的推手是谁?

8. 北龙湖之后,郑州下一个市场引爆点在何处?

9. 重大变局!郑州究竟该怎么办?

10. 河南彰显“中原雄心”,中国“第五极”呼之欲出

11. 河南究竟应该向长三角学习什么?

12. 未来10年,谁将成为“中原第一县”?

13. 河南104个县的城市定位,谁一鸣惊人?谁默默无闻?

14. 近30年河南进步最快的三个县,有你家乡嘛?

15. 县的未来在何方:“省直管”OR“撤县设区”?

16. 郑汴新区屡次失利,究竟为什么?

17. 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四大明星城市崛起偶然OR必然?

18. 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加速集聚,1881个县(市)究竟该怎么办?

19. 郑州OR武汉:谁将成为第20个国家新区?

20. 合肥: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21. 从“河南温州”到“中原标杆”:许昌究竟都做对了什么?

22. 由“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乡村规划?

23. 成功率不足10%,乡村究竟如何振兴?

24. 田园综合体之于乡村振兴:“雪中送炭”OR“锦上添花”?

25. 南北差距拉大,黄河流域的未来在何方?

26. 资源型城市:“听天由命”OR“逆天改命”?

27. 耕地“红线”究竟应该向文物“紫线”学习什么?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