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领导,学毛主席(9)

文/老余


1936年,毛主席率抗日红军东渡黄河,突破重重包围后在陕北赋诗,曰: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那种战胜强敌后的自信,那种对复杂情形如庖丁解牛般的从容,真是大气磅礴、溢于言表。

2022年,那时的“今朝”距今已快一个世纪了,有些人就开始怀疑:

在一日千里变化如此之快的今天,毛主席峥嵘岁月中积累的那些经验,对我们今天的组织、个人的成长还有效吗?有没有过时?

我觉得还很有效、没有过时。

现实中很多问题,都能从毛主席、从我党的经验中找到解决办法。

因为外界虽然千变万化,但这都是表象,而事物发展的底层逻辑永远不会变:

——“术”永远在变,但“道”却是永恒的。

这就像买卖股票的人经常说的:“市场没有新鲜事,因为人性永不变。”

毛主席当年的经验,对现在的管理者来说,还有很多是可以借鉴的:

你是管理者,毛主席是不是?

你管理的员工多,解放军的人数何止是你员工数量的成千上万倍?

你现在遇到的情况复杂,那时情况的复杂程度是不是高出你几个数量级?

你是底层,毛主席是不是也是从韶山冲的山沟沟里出来的?

但你看最后,就是这个山沟沟出来的农村孩子,带领着当时最弱小的一个组织,冲破了重重迷雾,缔造了一个新中国。

为何是他?为何是当时那么弱小的红军?

这里面的道道,是不是值得今天的管理者静下心来好好研习?

读书是很苦的一件事,我知道你忙,这份苦差事就让我来,你花5分钟看一看就好。

在此之前,这个主题已经写了九篇(十个主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文末点击查看前面的文章。

本篇我们说一说作为管理者一定会遇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

——一个无权、无资源的弱小的组织,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如果不搞清楚这个问题,那走的人,他们为何要走?你弄不明白;留下来的人,他们为何而留?你也弄不明白。

这个“道”的问题不清楚,你要说你的人力资源部门里“术”的工作井井有条,那就是骗鬼。

面对这个问题,怎么办?

还好,我们有毛主席,当时红军要吃没吃要穿没穿,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他老人家是怎么留住人、团结人的?不仅身边都是国内外的高材生,广大底层人民宁愿没有军饷,都跟着他干。

试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弄清了这个问题,那组织中留人的问题,就基本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了。

我们分四点来说:

  1. 没有使命的组织,即使给员工的装备、待遇再好,也是打不了胜仗的;
  2. 一个有使命的组织,是怎么失去使命感的?
  3. 使命、愿景、价值观,它不仅不虚,而且是最高的“道”;
  4. 对于员工来说,给理想更重要,还是给钱更重要?

我们一个个来看。

(一)没有使命的组织,即使给员工的装备、待遇再好,也是打不了胜仗的

这个问题,国共之争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我们先对比下双方的硬实力及给“员工”的装备、待遇:

八年抗日战争胜利时,老蒋手握正规军200万左右,加上其他军事力量,差不多有430万人。

而我们解放军这边有多少人呢?正规军61万人,加上地方民兵组织和后方机关,一共是127万人左右。

打仗打的就是人,单就人数来说,一开始是:3.3:1。

这是人,我们再看装备。

老蒋大约1/4的部队配备了美式装备。这还没完,小日本投降时,国民党接收了100多万日军的武器装备,坦克大炮飞机舰艇,应有尽有。

而我们这边有什么呢?小米加步枪,这步枪有时还炸膛。

我们看后勤补给线。

当时中国的主要大城市和铁路交通线,都在老将手里,只要哪里开打,军队的吃穿住用行都能及时补充,如果不够,没事,还有美国出动大量飞机和军舰,直接补给。

美军在运输上的支持力度有多大呢?

这么说吧,当小日本投降时,为了抢地盘和接收物资,美军的飞机直接将远在西南的50万国民党军队直接空运到东北,速度之快、运力之大令人咂舌。

我们解放军这边是怎么补给的呢?

这个你们也很熟悉——独轮车!

我们再看待遇。

在国民党里当兵是有军饷的,一月八块大洋,这个收入可不低,足以养活四五口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还可以有肉吃,军官就更不得了了,一个连长月收入就上百块大洋,你要知道,当时土地一亩也就是几十块,当一两年连长,就可以回家买地盖房娶媳妇,妥妥的做地主了。

解放军这边呢?

三湾改编后,最基本的军饷都取消了,军官有没有钱发?也没有。全军上下伙食费都是平均每天五分钱。

徐焰少将:《解放军为什么能赢》

所以一开始,国民党在兵力、装备、补给速度上全面碾压下我们解放军。

但最终结果呢?

我们也都看到了,国民党失败了,且一败涂地、彻彻底底。

到了台湾后的蒋介石总结教训,还是很深刻的,一个核心的结论是:

——国民党军队已经失去了灵魂。

没有灵魂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即使人员、装备等再牛。

老蒋说的灵魂,在现代的管理学中叫什么?

就是我们天天挂在嘴边、新员工入职时的重头戏:使命、愿景、价值观。

所以,通过国民党的失败,我们可以看到:

——一个没有使命的组织,即使给员工的装备再精良、待遇再好,也是打不了胜仗的。

那国民党一开始就是没有使命的组织吗?

当然不是,当时国父孙中山创立这个组织时,恰恰是因为有灵魂,才在乱世之中异军突起的。

那为何后面就失去灵魂走向灭亡了呢?

这也是我们组织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我们接着看。

(二)一个有使命的组织,是怎么失去使命感的?

国民党军队的全称叫什么?

国民革命军。

当年,黄埔军校的门口有一副对联:

——升官发财,请走别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这幅对联讲得很清楚,黄埔军校是提倡什么、摒弃什么的,即使我此时此刻敲入这十六字,也顿感热血沸腾。

虽然学员由于时事所迫,在此学习的时间很短,基本就是匆匆学了些指挥的皮毛,但不可否认,这段时间给学子们注入了灵魂。

你看后来的东征和北伐,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那也是出了名的不怕死,战斗力也是相当惊人的。

就拿北伐战争来说,国民革命军10万人,横扫北洋军阀70万,当时直系、皖系、奉系三大军阀,随便挑一个出来,人数都在20万以上。

但就是凭着有了灵魂,完成1:7,以少胜多的壮举。

后来,就像很多大企业壮大过程中开始疯狂并购一样,国民革命军随着北伐的成功,开始收编各种中小军阀。

这些军阀改编成国民革命军时,就像旧酒装入新瓶中,除了壳变了外,其他一切都没有变。

迅速壮大的国民党,从外面看成了庞然大物,成了集团组织,但扒开一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核心价值观迅速被稀释掉了。

这,就是国民党走下坡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国民党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变成了所谓的执政党,这就从创业过度到了守业,组织里人的状态,就发生了变化:

国民革命军创业时,生存的压力非常大,只有抛头颅洒热血,具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走下去。

而执政党掌握了国家资源,获得好处的同时有没有危险,于是大家开始以利益为头等大事,外面的很多人也为了求利而来,于是国民党慢慢变成了一个“以利聚”的组织。

——核心价值观再一次被稀释。

这,是国民党走下坡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了,国民党失败还有很多原因,比如他们代表着当时上层财阀利益而于底层人民于不顾。

但不顾底层人民的死活,也是价值观稀释的表现之一,毕竟国父创立国民党的「三民主义」价值观中,就有「民生主义」这一项,而广大底层人们当然包含在民生之中。

回到现在,很多管理者也像老蒋,大规模并购后却无视或无法整合新员工的价值观,在做大后从创业心态变成了守业心态,大部分人忘记初心,后来竟不知当初为何而出发了。

这,也是无数组织走向平庸和失败的重要原因。

而毛主席,在塑造解放军时,从三湾改编开始,就把灵魂注入了每个战士心底,因为他老人家知道:

——使命、愿景、价值观,它不仅不虚,而且是最高的“道”。

(三)使命、愿景、价值观,它不仅不虚,而且是最高的“道”

千百年来,大家的共识是“打仗就是打人”。

你看国民党为了增强实力,是去抓壮丁;

而毛主席为了增强实力,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精简队伍。

比如三湾改编,给本来人数就不多的队伍开会表示如下几点:

  1. 我们这支队伍以后不发军饷了;
  2. 我们当兵不是为了当官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全中国的穷人能吃上饭,包括你们自己、你们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
  3. 不认同的,想当兵挣钱的,可以走,我们发路费开欢送会,且将来愿意回来的,我们还欢迎。

这是干嘛?

——这是挑选那些不为钱,而为理想留下来的人,这是浓缩价值观。

从HR“选、用、育、留”的角度,这就是“选”。

听懂了留下的人,虽然外表完全没变,但毛主席就此给他们注入了思想和灵魂,他就脱胎换骨,成了新人,且从上到下,每个人周围都是这样的理想主义者,这样找到了同类的感觉,或许才叫同志——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会大大抵消物资上的匮乏。

这是「使命、愿景、价值观」对士兵的塑造。

我们再看它的吸引力。

“让全国穷苦人能翻身”的价值观高高举起,那些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就都会走过来。

比如叶剑英元帅,当时在粤军中指挥战斗时,是要坐轿子的,旁边还有人挑着白兰地,随时随地是要小资一番的。但在那个伟大使命的召唤下,他下了轿子、脱下皮鞋、忘掉了白兰地,直接穿上了草鞋。

你再看朱总司令,当年在滇军时就是旅长,军衔已到了少将,说可以过荣华富贵的生活毫不为过,但他最后还是站在劳苦大众一边了;

你再看毛主席自己,31岁时就任国民党宣传部长,那么年轻就是正部级大官,说前途无限远大不为过吧?但也正是那个党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高官俸禄说不要就不要了。

我们再看一个有意思的例子。

当时四方面军领袖张国焘投降国民党,蒋介石高兴得鼻涕泡都快出来了。因为按照他并购那些小军阀的经验,这么一个大人物倒戈了,他得拉多少人马多少条枪过来啊!

但万万没想到,士兵不说,就连张国焘的贴身警卫贺健都不跟他走(新中国成立后,他是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张国焘本想以此换得荣华富贵,但一个光杆司令投降能有什么好结果呢,最后被蒋介石抛弃了。

这,就是一个组织使命的作用:

——对内,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对外,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你看后来的国民党是以利聚在一起的,我们共产党这边呢?

领导者们“以志结交”在一起,下面的士兵以使命聚集在一起,所以打散了还能聚集,所以那些士兵走失了还能主动找回来,所以即使有荣华富贵,都不跟张国焘走。

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就是一个组织使命、愿景、价值观的价值,它不仅不虚,而且是最高的“道”。

你的组织,是以什么聚在一起的?

(四)对于员工来说,给理想更重要,还是给钱更重要?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大大的困惑:

——既然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么好使,那就可以不给利了?

那这样一来,不就是画大饼,纯忽悠了吗?

确实是这样的,很多老板就是这么忽悠人的。

他可能学过毛主席上半部分,没有看完下半部分,从上而下贯彻使命就完了吗?

当然没有完,使命后面,是实际利益——千百年来,劳苦大众想得而不能的土地。这就是人人都听得懂的打土豪、分田地,以及后来的土地革命。哪片地方解放了,马上土改,即刻把土地公平地分给农民。

由此,组织的利益与士兵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深深地捆绑在了一起。

打仗时,为何上亿的老百姓要为解放军抬担架、运弹药、送粮食,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毁家支前”无偿提供保障?

很简单,大家都明白:

——共产党给我分的土地,如果国民党打赢了,就会被夺回去。

这用《孙子兵法》的话来说,叫什么?就是: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所以,一个组织能团结人、留住人、让人拥有自驱力,主要就两步:

  • 第一、为组织成员找到一个可以全身心投入的理由(使命);
  • 第二、使命之下,给满意的待遇。

如果只有前者,那你是个大忽悠,员工分分钟将你看得清清楚楚,只会忽悠的领导,组织不可能有前途;如果只有后者,那你就是冤大头,你的员工就像雇佣军、乃至土匪,有利而来,利尽而散。

只有二者结果在一起,才能让员工“与之死,与之生”,才能让组织强大起来。组织与个人的利益,从此一致。正所谓:

——上下同欲者,胜!

(五)结语

回到主题:一个无权、无资源的弱小的组织,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你是不是有了清晰的答案?

请先把组织使命弄清楚吧。解放军的使命至死不渝,就是要推翻三座大山,让全国穷苦人过上好日子。

那你的使命呢?要为这个社会解决什么问题?

有人可能说,我们公司的使命是赚钱。

拜托,在你没有为一个群体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时,那不叫赚钱,那叫骗钱。

只有为一个群体解决了切实的问题,他们节省下来的成本(不只是货币成本、时间也是成本、甚至注意力都是有成本的),才是你这个组织的酬劳。

这样赚的钱,才可持续。

——钱,只是你解决好一个问题后的副产品。

领导一个组织,不要学蒋介石,组织内部思想不统一,每个人心里都有小九九,即使再好的装备、再好的待遇、你给再好的办公环境,又有什么用呢?

要学就学毛主席,即使起点低,但用使命团结人、留住人,然后想办法让组织的利益与每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最后真正做到上下同欲。

那些走的人,他们为何要走?

留下来的人,他们为何而留?

你有答案吗?

如果你不是管理者,春节后你即将入职一个小公司,你知道这个公司的使命吗?


(完)



了解我党历史的朋友可能有一个疑问:

既然国民党兼并各种大小军阀时稀释了价值观,而在内战时,有大批大批国军倒戈过来,为何解放军的价值观没有被稀释掉?

这是一个好的问题。

确实,据周总理统计,在整个解放军中,从国民党投降、起义过来的比例有64.7%。比例如此之高,之所以价值观不仅没有被稀释,而且融合得很好,原因很简单:

还是上面说的两点。

第一,注入价值观。

他们也都是农民,甚至被迫抓了壮丁,我们抓了俘虏之后,会先对他们进行诉苦大会、阶级仇恨、民族大恨的教育,目的是唤醒阶级意识。他们最终知道,之所以这么苦,就是因为有三座大山压着,只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大家才有好日子。

第二,实际利益。

告诉他们,后方解放区,你们家也分了地。

他们马上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他们跟解放军的利益是一致的,跟国民党是不一致的。



相关原创:

做领导,学毛主席(1)

做领导,学毛主席(2)

做领导,学毛主席(3)

做领导,学毛主席(4)

做领导,学毛主席(5)

做领导,学毛主席(6)

做领导,学毛主席(7)

做领导,学毛主席(8)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