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解《老子》之十九:心智系统转换成功以后,还有两个层次进阶

这篇,我们用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竹书《老子》甲编第十八章(通行本《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请看原文:

酓(含)惪(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螝)蠆虫(虺)它(蛇)弗□(蠚),攫鳥□(猛)獣弗扣。骨溺(弱)蓳(筋)□(柔)而捉固,未智(知)□(牝)戊(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夂(終)日□(號)而不□(嚘),和之至也。和曰□< (常)>,智(知)和曰明。賹(益)生曰羕(样),心□(使)□(氣)曰□(强)。勿(物)□(狀)則老,是胃(謂)不道。

(以上内容录自《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于真正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心智玩家来说,这章内容极其珍贵!

郭店楚竹书《老子》甲编(下)从第一章(总章序第十五章)到这章(总章序第十八章),都是老子在分享他自己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体验!

这章是前章「至虚恒,守中笃」的更为深入、细致的阐述。

二、本章的结构分析

我们先把这章现有的校注都去掉,还《老子》的原貌,再梳理一下其中的结构:

第一段:酓惪之□者,比於赤子。□蠆虫它弗□,攫鳥□獣弗扣。骨溺蓳□而捉固。

第二段:未智□戊之□□□,精之至也。夂日□而不□,和之至也。和曰□,智和曰明。賹生曰羕,心□□曰□。勿□則老,是胃不道。

这章,总体上分为两段文。

第一段的内容,是前一章「至虚恒,守中笃」的进一步阐述。

第二段的内容,是讲在「至虚恒,守中笃」的过程中,包含着两个层次的进阶,这是本章最为珍贵的地方。

从我们的解读来看,这一章与前两章,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章,下面我们开始正式的解读。

三、「酓惪之□者,比於赤子。□蠆虫它弗□,攫鳥□獣弗扣。骨溺蓳□而捉固」的内涵

1、「酓」字的含义

我们没有直接找到甲骨文「酓」字,但是,组成「酓」字的元素都是甲骨文元素,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组成「酓」字的元素进行甲骨文字义的分析,从而认识「酓」字在这句话中的含义。

「酓」字的上半部分是个「今」字,下半部分是个「酉」字。

上图,左边是甲骨文「今」字,右边是甲骨文「酉」字。

甲骨文「今」字,是一个开口朝下的「口」字,开口朝上的就是「口」字。

在甲骨文的造字中,「口」字常常被用来表示「内在意识的感知主体」的位置。比如,甲骨文「同」字表示「内在意识的感知主体」在显性世界,所以,在「同」字内用了一个开口朝上的「口」字。

上图,是甲骨文「同」字,下半部是个开口朝上的「口」字。

而这个甲骨文「今」字的位置在「酓」字的上半部,而且开口朝下,表示「内在意识的感知主体」的位置在隐性世界内。

这一章是前章「至虚恒、守中笃」的延续,「至虚恒、守中笃」是「心智系统转换」的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在意识的感知主体」的位置一定是在隐性世界内了。

甲骨文「酉」字,是从一个水罐子里,由下往上滔水的象形。这个象形是个非常生动的 比喻,是对「至虚恒」的比喻,表示「把冲出去的内在意识收回来」的意思。

所以,「酓」字表示的,就是「致虚恒」的内涵:「把冲出去的内在意识收回来」。

「酓惪之」的意思是,内在意识回归的路很清晰、很直接,「惪」字的意思是内在意识看得很清晰、很直接的意思。

2、「酓惪之□者」的「□」意思

「酓惪之」对应的是前章「至虚恒」句,这个「□」字所对应的是前章「守中笃」句,也就是「内在意识收到位,并守住」的意思。

那么,这个「□」字应该是什么字呢?

在其他的校注版本中,这个「□」字是个「厚」字。

从甲骨文字义的角度看,甲骨文「厚」字就能表示「守中笃」的意思。

甲骨文「厚」字与后世的「厚」字完全是两个意思,后世的「厚」字是厚薄的厚。而甲骨文「厚」字与「前」字被用来表示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之间的关系,「前」表示在显性世界,「厚」表示在隐性世界。

如果,同在显性世界中,「前」与「後」表示前后的关系。

3、「酓惪之厚者」的内涵

「酓惪之厚者」的内涵,就是「至虚恒、守中笃」做到位的人,也就是完成了「心智系统转换」,处在「第二套心智系统」中的人。

这样的人,是一种什么样子?我们谁也没有见过,于是,老子给我们说了……

4、「赤子」是什么意思?

以往把「赤子」解读为新生的婴儿,婴儿出生时浑身都是红彤彤的。至少,在这里这是个误解。

上图左边是甲骨文「赤」字,甲骨文「赤」字的上半部是个「大」字,这个「大」字在这里表示显性世界中的人体。甲骨文「赤」字的下半部的字符,是上图右边甲骨文「光」字的头部字符。

这个字符表示一种光亮、能量。在隐性世界,这种光亮、能量表示内在意识的生命光芒与能量。在显性世界,这种光亮、能量表示火的光亮与热量。

这个「子」字是「天子、君子、孔子、老子」的「子」,是种尊称。用来比喻做到「至虚极、守中笃」的人,当然是尊称了。

5、「比於赤子。□蠆虫它弗□,攫鳥□獣弗扣」的内涵

在「第二套心智系统」中的人什么样?老子说,就像是一个浑身充满了火光与热量的人,虫蛇无法靠近,禽兽不敢靠近。

6、「骨溺蓳□」的内涵

「骨溺蓳□」这四个字,其实是甲编(上)第五章「古之善為止者」中的「非溺玄達」。所以,这里的「□」字是「達」字,完整的句子是「骨溺蓳達」。

a、这个「溺」字我们在第五章的解读中已经分析,这里再回顾一下:

上图左边是甲骨文「溺」字,右边是个金文「濁」字,这两个字的右边、左边都有一个「水」字旁,这个「水」字并不表示显性世界中的河流,而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河,在这条河的左边表示显性世界,在这条河的右边表示隐性世界。

所以,「骨溺」是「非溺」的极致体验。

甲骨文「非」字在这里并不是作为否定含义的副词,而是表示在显性世界中相背离的关系,「非溺」是相对于不懂得「把冲在外面的内在意识往回收」的背离关系,意思就是「把冲在外面的内在意识往回收」。

「骨溺」是「把冲在外面的内在意识往回收」的极致体验!

很多人在练习「把冲在外面的内在意识往回收」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收,也不知道往那里收,老子在这里把他的亲身体验分享给了我们。

「骨」是显性人体的最内感受,骨头再里面,显性人体就到头了,「骨溺」的意思就是,在做「把冲在外面的内在意识往回收」练习的时候,把显性肉体上的感觉向内收到头,在这个基础上,再朝里收!类似「百尺竿头再上一层」的意思。百尺竿头已经到头了,还要在往上上一层。「心智系统转换」的临界面就在这里!

b、「蓳達」的「蓳」字,是一个「堇」字加个草字头。这个「堇」字就是前章的末句「各□元堇」的「堇」字,下图是甲骨文「堇」字。

甲骨文「堇」字就是一个「赤子」向隐性世界回归的象形。

甲骨文「蓳」字没有找到,根据总体内涵来分析,这个「草字头」很可能是后世的误读。在甲骨文「蓳」字中,这个「草字头」很可能和甲骨文的「贵」字的字头一样,是一双向下的手的象形。

甲骨文「蓳」字的意思是,在显性世界向上推,从隐性世界往上拉,结果就是「達」,把冲出去的内在意识收回来。

7、「骨溺蓳達而捉固」的内涵

「骨溺蓳達而捉固」所表达的内涵,其实就是前章「至虚恒、守中笃」的另一种表达,「骨溺蓳達」说的「至虚恒」,只是从亲身体验的角度进行了更为形象的解释,而「捉固」是「守中笃」的意思。

四、「未智□戊之□□□,精之至也。夂日□而不□,和之至也。和曰□,智和曰明。賹生曰羕,心□□曰□。勿□則老,是胃不道」的内涵。

1、这段文的主要内容

本章总共就两段文 ,第一段是从个人体验的角度对「至虚恒、守中笃」进行了分享。第二段的分享更为精彩!是说在「至虚恒、守中笃」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两个层次的进阶。

第一个层次进阶是「精之至」,第二层次进阶是「和之至」。

这段话都是在围绕这两个层次进阶在论述,所以,我们只要搞明白什么是「精之至」、「和之至」就能明白这段的内涵。

2、「精」的意思

从我们自己的「心智系统转换」练习体验,以及郭店楚竹书《老子》甲编的内容来看。这个「精」字源自甲编(上)的最后一章中「无事、好青、谷不谷」的「好青」。

甲骨文「青」字的意思是,站在显性世界的角度,从显性世界向隐性世界回归。所以,「好青」就是「未青」。

甲骨文的「未」、「果」、「居」字都表示在显性世界中作为的意思,因此,「精」字就是「未+青」组合。

3、「精之至」的意思

「精之至」的意思是,站在显性世界的角度看,「内在意识的感知主体」回归到了隐性世界。

4、「和之至」的意思

「精之至」是「至虚恒、守中笃」的第一层次进阶。用一个通俗的说法,「精之至」的阶段,人会显得比较静态,与普通人的情绪常态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人的情绪没有了,做什么事,人都很平静,也没有多余的话。

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守中笃」为主,属于「只会收,还不善于放」。

而到了「和之至」的阶段,就不同了,虽然,内在意识的感知主体全部守在内,但是,收放自如了,在言行表现上,更像是一个完美的、自然的常人的状态,表现出来的不是情绪,而是一种生动的姿态。

《中庸》里说的「发而中节,谓之和」的「和」就是这种状态。

「和」的状态,那是所有「心智系统转换」学习者的终极目标,所以,后句说「智和曰明」

5、「智和曰明」的内涵

「明」是指「心智系统转换」的最终结果。「智和曰明」的意思是说,到了「和之至」就最终完成了「心智系统转换」。

6、「賹生曰羕,心□□曰□」的内涵

「賹生曰羕」是对「精之至」的描述,「心□□曰□」是对「和之至」的描述。

7、「勿□則老,是胃不道的内涵

「不道」的「不」字是从显性世界向隐性世界相反的意思,所以,「不道」就是「入道」的意思。

甲骨文字义还原《道德经》链接

1、《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

2、《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智……

3、《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

4、《道德经》第十九章:绝智弃辩……

5、《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为百浴王……

6、《道德经》第四十六章:辠莫重乎甚欲……

7、《道德经》第三十章:以道差人宔者……

8、《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

9、《道德经》第六十四掌:为之者败之……

10、《道德经》第三十七掌:道恒无为……

11、《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

12、《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恒无名……

13、《道德经》第三十二章:天地相合……

14、《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

15、《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智之者弗言……

16、《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邦……

17、《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

18、《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之间……

篇幅有限,更多关于「重叠结构世界」、「心智系统转换」的内容,请阅读心智玩家头条号的文章,也可点击——导读:学习「心智系统转换」

用甲骨文字义还原《道德经》连载中,请关注:心智玩家——揭秘重叠结构世界、还原中华源头文化、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