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解《老子》之二十二:老子的终极揭秘——「天之道」

这篇,我们用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竹书《老子》甲编的第二十一章(通行本《道德经》的第九章),请先看原文:

□(持)而浧(盈)之,不不若巳(已)。湍(揣)而羣之,不可長保也。金玉浧(盈)室,莫能守也。貴福(富)而喬(驕),自遺咎也。攻述身退,天之道也。

(以上内容录自《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

本章是郭店楚竹书《老子》甲编的最后一章,也是老子对《老子》全书总结的最后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老子点出了全书的核心:「天之道」。

那么,老子所说的「天之道」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先把上面的原文整理一下,回到其原貌。

□而浧之,不不若巳。湍而羣之,不可長保也。金玉浧室,莫能守也。貴福而喬,自遺咎也。攻述身退,天之道也。

我们非常幸运,最后一章只缺了第一个字,保存得非常完整。

二、本章的结构分析

这章全文所讲的,都是最后那句「天之道」。「攻述身退」是对前面四句话的总结。而前面四句中,前两句与后两句的意思正好相反。

「□而浧之,不不若巳。湍而羣之,不可長保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之道」。而「金玉浧室,莫能守也。貴福而喬,自遺咎也」是对「天之道」的背离。

本章展开后的结构是这样的:

□而浧之,不不若巳。湍而羣之,不可長保也。(正)

金玉浧室,莫能守也。貴福而喬,自遺咎也。(反)

攻述身退,天之道也。(结论)

三、「□而浧之,不不若巳。湍而羣之,不可長保也」的内涵

1、「□」字的可能性

本篇的重点在于进行整体性的解读,所以,我们不对缺字进行深入的研究,类似的研究,我们将会放到后续进行。不过为了整体解读的需要,对这个「□」字进行概括性的分析。

这个「□」字与后面的「湍」字是同一种类型,都是与前面的核心字「足」、「止」、「虚」有关,即使不是这三个字,至少也是包含有「止」字符的字。

2、「□而浧之」的内涵

我们这里暂且把「止」字代入这个缺字,这句话的完整样子就是「止而浧之」。

「止」字就是「把冲在外面的内在意识收回来」的意思。

「浧」字就是「收到位」的意思。请看下图:

上图是甲骨文「呈」字,这个字其实是甲骨文「天」字的变形。上半部分的「方框」表示隐性世界,下半部分原来是「大」字,是一个人四肢向四周伸展的象形,表示显性世界。

现在这个人的四肢都向着隐性世界,表示向隐性世界的回归。

「浧」字在「呈」字左边加了一个甲骨文「水」字,在上篇中,我们已经解读过,这个甲骨文「水」字表示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之间的临界面,在「水」字的左边表示显性世界,在「水」字的右边表示隐性世界。

所以,这个「浧」字表示在隐性世界中的继续回归的意思。

「止而浧之」的内涵就是,从显性世界回归到隐性世界以后,继续再回归!

(这是最后一章,老子要揭示最终秘密了!!!)

3、「不不若巳」的内涵

a、这句话里有两个「不」字,这两个「不」字没有一个是多余的字,都是有重要意思的。

第一个「不」字,对应的是前句「□」字,表示从显性世界往隐性世界返回。

第二个「不」字,对应的是前句「浧」字,表示在隐性世界中继续返回。

看过第二十篇解读的网友一定知道,郭店楚竹书《老子》甲编是一本完整的书,最后三章原本是完整的一章,只是用通行本《道德经》的章节去对照,就被分为了三章。本系列解读的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篇,实际上解读是同一章。

在这一章的一开头,老子就用「名」、「身」、「货」三个字揭示了完整的“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三层结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张图:

第一个「不」字,表示从上图左边的「人」字回归到上图中间的「身」字。

第二个「不」字,表示从上图中间的「身」字再回归到上图右边「思」字上半部的「囟」字。

这章图做的时间比较早,那时还没有解读郭店《老子》,所以用了「思」字,过几天,我们就把这个「思」字换成「怠」字。「怠」字是甲骨文中表示完整“人”的字,请看下图左边的「怠」字。

b、「若」字意思

上图是甲骨文「若」字,这个字造得非常生动、形象,这是一个人在「□而浧之」、在「不不」不断回归真正自己的象形。

c、「巳」字意思

上图最左边的甲骨文是「巳」字,这个字就是中间的「蜀」字与右边的「怠」字内部,那个像「鱼钩」一样的字符,这个字符就表示真正的“人”,是内在生命团队的领导者、君王!

孔子说的「君子」,指的就是这个「巳」。

d、「不不若巳」的内涵就是,不断回归,回归到真正的自己!

四、「湍而羣之,不可長保也」的内涵

1、「湍」的意思

我们没有直接找到甲骨文「湍」字,但是,组成的「湍」字的字符,在甲骨文中都有,下图是甲骨文「耑」字。

甲骨文「耑」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止」字,下半部分是个「木杖」的象形,在「木杖」的两边各带了一点水,表示才过了一条河。

这个「耑」字可以理解为第一个「不」字,从显性世界回归到隐性世界。

「湍」字,在「耑」字的左边加了一个「水」字,就表示第二个「不」字,在隐性世界中继续回归。「湍」字完全衔接前文「不不若巳」的涵义。

2、「湍而羣之」的内涵

这句话说出了「心智系统转换」的最终目的,我们再来看之前的那张图:

「完整的人」不是一个生命,而是一个生命团队,在这个团队中,真正的领导者,不是外在肉体上的意识,也不是内在身体上的意识,而是在最最里面的真正自己(巳)。

「心智系统转换」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的真正自己重新做自己的主,而不是让外在意识以及前意识的记忆、情绪做主。所以,要「湍而羣之」,「羣」字就是一个君王领着一群人的比喻。

3、「不可長保」的内涵

「可」是「智」与「言」集合的意思,「不可」是内在意识「明了」的意思。

甲骨文「長」字就是一个首领的象形,在这里比喻内在的真正自己,人的内在生命团队的首领。

甲骨文「保」字,就是一个人抱着孩子的象形。

「不可長保」的内涵就是,进过心智系统转换以后,内在的真正的“人”重新找到了自己,再也不会迷失在显性世界中了。

这就是「天之道」!

五、「金玉浧室,莫能守也。貴福而喬,自遺咎也」内涵

这段文的内涵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与「天之道」向背离,沉溺于显性世界中的金玉财富、名利地位。老子就说了,即使你的屋子里装满了金玉,你也是守不住的,你有了富贵也不能傲骄,那会给你带来灾祸。显性世界中的富贵,其实都是一个人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所带来的装备,不是让人显摆用的,不懂这点就会给自己惹祸。一般人都看到富贵,而没有看到责任,要是真正看到富贵背后的责任,其实,没有几个人愿意要那富贵的。

六、「攻述身退,天之道也」的内涵

1、「攻」字的意思

「攻」字的意思,与之前文章中的「各复其堇」的「各」字是同一个意思。

「攻」与「各」都是攻城的象形,表示非常费力的意思。「心智系统转换」就是一件非常费神、费力的事情!

2、「述」字的意思

我们没有找到甲骨文「述」字,但是,这个「述」字的组成元素,也是甲骨文,所以,也可以进行甲骨文字义的分析,下图是甲骨文的「术」字。

甲骨文「术」字造得非常的形象、生动,看明白的网友一定会会心一笑。

甲骨文「术」字就是一个人非常费力地从显性人体中挣脱出来的象形。

「述」字在「术」字下面再加一个走字底,意思就是从显性人体中挣脱出来以后,要继续挣脱!

3、「攻述身退」的内涵

「攻述」的内涵是从显性人体回归隐性人体。

「身退」的内涵是从隐性人体继续回归真正的自己。

「攻述身退」是对前面「□而浧之,不不若巳。湍而羣之,不可長保也」的总结,

这就是「天之道」!

甲骨文字义还原《道德经》链接

1、《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

2、《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智……

3、《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

4、《道德经》第十九章:绝智弃辩……

5、《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为百浴王……

6、《道德经》第四十六章:辠莫重乎甚欲……

7、《道德经》第三十章:以道差人宔者……

8、《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

9、《道德经》第六十四掌:为之者败之……

10、《道德经》第三十七掌:道恒无为……

11、《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

12、《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恒无名……

13、《道德经》第三十二章:天地相合……

14、《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

15、《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智之者弗言……

16、《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邦……

17、《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

18、《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之间……

19、《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20、《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

21、《道德经》第四十章:返也者……

篇幅有限,更多关于「重叠结构世界」、「心智系统转换」的内容,请阅读心智玩家头条号的文章,也可点击——导读:学习「心智系统转换」

用甲骨文字义还原《道德经》连载中,请关注:心智玩家——揭秘重叠结构世界、还原中华源头文化、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举报
评论 0